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

菠蘿麵包

上週六閒不住,又把麵粉、糖、奶油、蛋---統統集合在一起,揑了幾個菠蘿麵包。記的很小很小很小----的時後就有這種麵包,到現在也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,菠蘿麵包這種歷久不衰的產品到底怎麼來的?進口?本土?莫宰羊咧!有人說是緣自香港的菠蘿包,因為麵包上的奶油皮以棱格狀呈現酷似鳳梨的外皮,而香港人又稱鳳梨為菠蘿,所以就叫它為菠蘿麵包,另一種說法是現在的菠蘿麵包是日本Melon Pan的演進版,因麵包上的奶油皮經烘烤後呈龜裂狀,似哈密瓜的外皮紋路,所以日本人就叫它為Melon Pan,來台後我們在外皮上再抹上蛋黃烘烤,呈現出另一種風味,您比較認同那一種說法呢?還是您有另一種版本呢?


這次我刻意不讓麵糰完全發酵就進爐烘烤,這樣的成品較紮實,只是個頭稍小了點,約莫市售大小的8~9成,但真的不錯吃喔!剛烤出來還會吃到菠蘿皮掉滿地!

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

0.1的威力

最近接連收到兩位友人的mail,內容為轉貼一篇有關於「0.1」的文章,大意是在一場高階企業經理人的演講中,提到簡單的數字遊戲:演講者問到1乘以十次,答案會變多少呢?所有人的回答都很快,因為答案很簡單,當然是「1」。


可是問到1.1乘以十次時的答案時?台下就有點遲疑了!有人猜十,有人猜八……其實正確的答案是「2.85…」。

那如果是0.9乘以十次呢?也許你不會相信,答案只有「0.31」!

沒錯!雖然都只是0.1的微小差距,但如果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,即使是像蝸牛般地緩慢向前爬行,只要假以時日,必能顯現出美好的成績。

相反地,如果每天懶散一點、懈怠一點、沒有目標、無所事事,生命的寄金簿隨著歲月一滴一點地流失,總有一天不但從1變成0.31,甚而到最後窮得只剩下「0」─注意喔!是「零」,可不是「一個銅板」。

朋友!希望每天都能為自己的生命注入正向的因子,那怕只有一丁點的「積極」、「進取」、「成長」、「喜樂」』----,一起共勉!

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

我愛手工皂_序曲

也許有人要問,市售的香皂並不貴啊!或許花個百來塊錢就可以讓你洗很久,直接買來用不是很方便嗎?何必那麼累還自己動手做?我想這就好比外面幾十塊錢的自助餐既便宜菜色又豐富,但還是有人喜愛自己準備食材做便當!手工製皂亦是如此,除了有環保(不用加界面活性劑,使用後易於分解)的概念外,還可以隨自己的喜好調配皂的內容,當中的樂趣或許不是花錢買一塊市售香皂所能比擬的!
手工皂在國內已盛行一段時間,抱著「玩玩」的態度大有人在,但也有不少人卻玩出了興趣,甚而以此為業,靠著小小的一塊皂而闖出了一番名號,「手工皂」不管當成兼職、正職、或是開班授徒,都為自己開創了事業的另一片天。要做一塊能用的皂並不難,但要做出一塊好用、美觀的手工皂,還是要下一點功夫,合宜的配方設計、純熟的操作技巧,還要有點美感的天份在,都是造就一塊好皂的基本功喔!(其他的手做何嘗不是呢?)


一般我們看到的手工皂大致上可分為熱製法 (簡稱MP皂) 及冷製法 (簡稱CP皂),熱製法多是使用現成的皂基隔水加熱融化後再加入所喜愛的添加物(如香氛、皂色、草本、保養物---等),入模冷卻成型即可,因為在製程上比起需用到強鹼的冷製法,較不具危險性且單純快速,時下小朋友的手工皂DIY課程多安排此法。MP皂雖然看似簡單,不過就是將一些材料加熱入模而已嘛!但要做出一塊漂亮且富變化的MP皂,其實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研究呢,所以別再認為MP皂只是小孩子的玩意,CP皂就一定高人一等,因為不論是MP皂或CP皂都有著彼此所不及的特點,這只能說戲法人人會變,只是各有巧妙不同------(待續)


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

用蒸的蛋糕_馬拉糕

蒸的蛋糕_馬拉糕


「馬拉糕」又稱「馬來高」,有人說它是廣東點心,在許多的港式茶樓都可以品嚐得到,但也有一說是「南洋」著名的糕點,真不曉得那種說法才是正確的,反正美食無國界,能滿足五臟廟,不管來自那裡都是好料理。

今天丹尼爾就來試做這道帶點討喜鵝黃色的點心─馬來糕,話說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記得之前曾買過一個活動蛋糕模(底板可以分開的),心想這回應該可以派上用場了,但卻一下子忘了擺到那裡,好不容易翻箱倒櫃一翻後終於讓我找到了,卻又發現底部有點擠壓變形,大概是沒存放好所以有點走了樣,測是一下底部還真的會漏,心想萬一蒸好之後只剩半個馬來高那就糗大了,但此刻麵糊已經打好了,非得找個東西裝才行,只好臨時找個小鋼盆,雖然盆子表面已抹了油,但還是耽心蒸熟後拿不起來,還好結局沒有太慘,總算驚險過關!(還是有點黏鍋只是不嚴重),這次使用的材料有:

中筋麵粉200g、吉士粉15g(有人叫它蛋黃粉,加了之後有成品色澤會比較討喜,所以沒有加也OK啦)、白砂糖180g、全蛋5個、奶水120g(我這次是搜括冰箱剩餘的鮮奶、椰奶、鮮奶油湊成120g)、無鹽奶油90g、沙拉油90g、泡打粉1大匙,做法步驟如下:

1. 中筋麵粉、吉士粉、砂糖、蛋、奶水等加在一起攪拌約3~5分鐘 (沒有鮮奶等液體,全部加水也可以,只是口味就單調了些) ,記得糖要攪勻,靜置2小時發酵(有些做法是放久一點,成品效果會更好,等下一次再試試)。


2. 兩小時後取少量水先溶泡打粉再加入麵糊 (別直接將泡打粉加入,比較不易攪勻,為什麼泡打粉等要蒸之前才加入,是因為太早放效果會減失)。

3. 溶化奶油、沙拉油加入麵糊,攪拌至表面有光澤後倒入蒸模(沒奶油全用沙拉由替代亦可,只是風味有差別)

4. 四杯水加入電鍋,等水滾有蒸氣時再放入麵糊蒸40分鐘(前題是蒸模要進得了電鍋,丹尼爾這次直接用炒菜鍋蒸,只是經驗告訴我水要多放點,一樣要等水滾再放進去蒸,才會發得漂亮喔)

5. 40分鐘後,我的初體驗_馬拉糕終於完成了,不錯吃喔!只是熱量看來有點高喔!

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

人氣小吃_大腸麵線

人氣傳統國民美食─大腸麵線


丹尼爾超愛吃蚵仔麵線的,附近那裡有好吃的麵線,總是會去光顧一下,花個小錢,品嚐各家不同的美妙滋味,也是人生一大樂事。蚵仔麵線這小吃,真不知最早是那位仁兄(maybe是大嫂)發明的,如果知道這小小一碗麵線幾乎是現在台灣小吃市場佔有率的榜首,而且無數個家庭就靠它養家活口,我看都會笑得合不攏嘴。「蚵仔麵線」不僅在台灣的大街小巷,很容易就可見它的蹤影,聽說這一碗現在還紅到對岸的幾個大城市呢!而且價格還挺不便宜喔!

記得小時候吃的蚵仔麵線,內容似乎比較單純,真的就是名符其實的「蚵仔」「麵線」,只是後來又加進了大腸(真是佩服,怎麼會有人想到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塊,不過還真得挺對味的)。早期大腸麵線的大腸是水煮的,到後來又有人想到用「滷」大腸,又有人開始加肉羹、蝦仁羹、燙花枝,甚至我還看過有人賣「羊肉羹麵線」,台灣人真是把這小小的一碗麵線發揮到極致(或許還沒有)!不過多種口味也挺好的,因為有些人不敢恭維「蚵仔」那軟軟又帶點海腥味的口感,也有人對那煮得香香的大腸望而卻步,研發多種搭配組合來滿足多數人的口慾,或許正是這美味歷久不衰的原因吧!

丹尼爾不但愛吃這道小吃,也會做這道傳統美食喔!於是決定這個星期天自己動手煮它一鍋,大致食材做法如下:

滷大腸:新鮮大腸(頭)澈底翻洗淨,滾水川燙3分鍾撈起再以清水沖淨備用,滷汁做法為先用蔥段、大蒜粒以些許油爆香(豬油,沒有的話沙拉油也可),倒入醬油、清水、米酒、八角、冰糖,放入川燙過的大腸滾後轉小火煮1小時關火再悶20分,大腸撈起(別一直浸泡在滷汁裡)可抹些香油,就是滷大腸了(滷時可得注意火爐,別把滷汁燒乾/焦了)

紅麵線先以滾水煮個一分鐘撈起,再放入麵線湯頭(清水、柴魚片、鹽、冰糖、胡椒粉、醬油、烏醋、油蔥酥),煮滾(或煮到自己喜愛的軟爛程度)後勾太白粉水芡即可。

丹尼爾這次加的是滷大腸及肉羹(也是自己做的喔!),至於各項食材的用量及調味就請諸君自行斟酌了,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同,以上僅是把我用的食材秀上,各位參考看看就好!因為我說有多可口,您也未必相信吧。